经历高通胀、美债突破上限、银行业暴雷后,美国一季度GDP在全球瞩目中出炉了。
不出意外的是,还是出了意外。
(资料图片)
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美国一季度GDP年化环比增长1.1%,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2%。
同时,相较于去年四季度2.6%的增幅,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放缓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我国今年一季度拿下了开门红,GDP达到了284997亿元,同比增长4.5%,环比增长2.2%,均超出市场预期。
不过,虽说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,但最近网上却出现一种说法:中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,可能是“70%魔咒”再现。
一边是中国经济发展稳步前行,另一边是几乎全世界都对美国经济发展隐隐担忧,怎么差距反而会越来越大呢?
传说中的70%魔咒
所谓的“70%魔咒”,其实是一种“玄之又玄”的说法。
其指的是当某个国家的GDP总值达到美国的70%时,就会出现停滞乃至于倒退的情况,使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。
这个说法的依据,主要是两次真实案例。
比如1985年的日本,彼时正值其半导体行业市占率成功超越美国,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,堪称高光时刻。
但正如太阳东升西落,日本GDP在超过美国70%后,很快迎来了一系列的当头重击,走起了下坡路。
美国一方面终止了对日本的各项经济援助,另一方面又转头扶持韩国,将日本的半导体行业架空。
此后长达10年时间里,日本经济陷入了低速增长困境,1990-1999年的平均增速仅有1.5%,被称为“失去的10年”。
与之经历相似的,还有曾经的苏联。
上世纪“美苏争霸”,美国针对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,甚至利用“星球大战计划”加速苏联的解体,维持自身的霸主地位,似乎再一次验证了“70%魔咒”。
而如今中国GDP超过美国70%之际,又有人提出了“70%魔咒的说法,那么这次会灵验吗?
魔咒在中国身上再现?
其实,我们仔细思考两次“70%魔咒”的成功应验,都与美国打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换句话说,这种说法不过是美国打压对手导致的直接结果:美国不容许自身失去现在的霸权地位,任何潜在对手,都会受到其全方位的制裁。
只不过,中国深谙韬光养晦的智慧,早已经今非昔比,足以捍卫自身的权益。
近几年,美国针对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制裁,包括科技围堵、金融制裁等等,甚至就连一些高校都被拉进了美国的“黑名单”。
可结果呢?
中国不会忍气吞声,不仅经济上的发展可圈可点,高新技术产业同样实现了长足的发展。
在2012到2021年的10年时间里,营收从9.95万亿元增长到了19.91万亿元,规模整整翻了一番。
因此,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,“70%魔咒”在中国身上再现的可能近乎为零。
当然了,这里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向好,为什么还会与美国差距越来越大呢?
答案一方面是汇率变化带来的错觉,一方面则是美国的GDP有很强的“注水”嫌疑,并且水分极大。
是“成绩单”,还是“遮羞布”?
如果以美元计算,我国2022年和2021年的GDP都是18万亿美元,而美国则分别是23.3和25.5万亿美元,增加了2.2万亿美元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双方的差距确实在扩大。
今年一季度,我国GDP按美元计达到了4.16万亿,美国则为6.48万亿美元,差距为2.32亿美元。
按这个比例计算,今年我国跟美国的GDP差距将达到9万亿美元左右,差距将进一步扩大。
之所以数字上出现这样的变化,关键就是汇率的原因。
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均值在6.84左右,与去年初相比贬值7.26%,因此我们增加的GDP在数字上被汇率抵消了,这种对比是不客观的。
此外,美国近两年的GDP注水的可能性很大。
今年3月份,美国签字银行、硅谷银行接连暴雷,引发了大家对于美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。
美国政府不得不赶紧出面,出台了银行定期融资计划(BTFP),为银行业定向放水,疯狂印钞4.4万亿美元。
但关键是,早在今年1月份,美国政府就已经达到了31.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,资本家手里也没有余粮了。
于是,经济状况岌岌可危之下,美国要想继续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,就要耍一些“鸡贼”的手段,来为自己造势。
而GDP注水就是其中之一。
我们在做GDP总量核算时,一般都是用本币现价来计算名义GDP,计算结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价影响。
众所周知,美国国内通胀高企,这就会大幅拉高名义GDP的规模,造成经济一片大好的假象。
再加上美国具有美元霸权,天然在货币汇率上占优势,还能最大程度上让通货膨胀对自身的伤害减小许多。
所以,这就容易使人误以为中美两国差距在逐渐加大,但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。
从本质上来说,美国交出的“成绩单”,不过是一块掩盖自身经济窘况的“遮羞布”。
说句实话,从美国财长耶伦的频频喊话,再到3月份各国政要、资本大佬的集体访华,我们应该能感受到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,世界格局正处于大变局的前夕。
以目前中国发展的速度来看,赶超美国可能真的只是时间问题。